现代的人们身处科技时代,被各色的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裹挟其间,单说2017年的科学成果人类胚胎基因的编辑、海底发现的第八大陆、太空飞船火箭推进器的再利用等等,这些发现就足以使人们沉浸其中,难以冷静思考关于科学的争议科学到底能否拯救人类。早在75年前,两大文豪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 Wells)和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就发起了争论,探讨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

  威尔斯是科幻小说的鼻祖,亦是科学坚定不移的信仰者。而奥威尔却持怀疑的态度,他认为科学在很多方面有局限性。两位作家发起的争论尽管处于纳粹时代,但很多观点现在看来依然能引起回响,具有现实意义。2013年,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谈起科学时说道:“科学在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作用,飞机飞翔、汽车行驶、计算机运算。如果科学在医学领域发挥作用,它能治愈疾病。如果科学在飞机中发挥作用,它能使飞机飞翔。总之,科学起着作用”。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诺贝尔奖得主彼得梅达沃(Peter Medawar)曾发表过著名言论,他认为有很多问题无法用科学解释,比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科学知识有哪些用途?”

  科学能解决的是气候变暖、20亿人类食物短缺等问题,它的确能发挥巨大潜力,承载人类的希望,但期望科学是万能的钥匙则不切实际,它的触手并不能抵达所有的地方。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生于1866年,出生地位于英国肯特郡。威尔斯在童年经历了一场事故,从此只能卧病在床,但他逐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威尔斯师从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最终取得了生物学学位。为贴补收入,他成为一名自由记者,并在1895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时间机器》。

  威尔斯逝于1946年,他被今人广为认可的身份是科幻小说作家,以《莫洛博士岛》、《隐形人》和《星际战争》等作品著称,但在他生前的时代,却是位公知,持有进步的政治观点,对科学寄望很高。

  威尔斯成功预言了20世纪很多重大科学发现,比如飞机、太空旅行和。在《未来发现》一书中,他悲哀地表示,“历史的过去对人类的思想施加了盲目的力量”,他提倡用科学替代经典,培育出领袖,这样的领袖会像预见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预见历史。

  威尔斯对科学的热爱富含政治意义。FOF体育官网他在作品中反思人类的自我毁灭,他相信人类最大的希望须寄托于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而这政府应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威尔斯提出,人类应该摒弃宗教和民族主义,要将希望凝聚在受过科学训练而头脑理智的科学家身上。

  威尔斯出生之后的四十年是乔治奥威尔出世的日子,奥威尔生于1903年的英属殖民地印度,他母亲是一个英国家庭的女仆,父亲供职于印度总督府局。奥威尔自幼虽孱弱多病,但非常热爱读书。他在伊顿公学接受教育,但其后因家境贫寒未能继续学业,便去往缅甸做了五年英国殖民警察。

  奥威尔返回英国后,成为一名多产的记者。他的作品揭示了贫苦工人的生活和殖民主义的阴暗面,对黑暗的殖民主义进行了文学批判。奥威尔晚年才发表两部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

  奥威尔在今日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在作品中创造了很多词语描绘极权政府监控、蒙蔽人民,并鼓吹政治主张,作为控制人民的手段。奥威尔也创造了双重思考、思想警察、老大哥等术语。

  奥威尔对他的朋友威尔斯的科学和政治观点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批判。在《何为科学》中,他把威尔斯对科学教育的狂热定义为错位,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威尔斯的观点是建立在一种假定上年轻人应该学习核辐射作用和宇宙中的星球,而不该学习“如何正确思考”。

  奥威尔也反对威尔斯的另一个观点科学训练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学会所有学科,其与没经受科学训练的人相比,会更有优势。奥威尔认为,这个广为传知的观点会引导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有由“科学家掌控世界”,世界才更美好,奥尔威严厉地批判了这一观点。

  奥威尔相信科学教育不应局限在具体学科,如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而应该聚焦在真相上。科学教育应植入“一种理性、批判,并以实验验证真相的思维”。站在更开阔的格局中,教育不应局限于科学教育,反而是科学家更应该多掌握历史、文学和艺术的知识。

  奥威尔对科学在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持更加怀疑的态度。在《威尔斯、希特勒和世界国家》一书中,奥威尔提出,号召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是毫无希望的乌托邦幻想,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世界五大军事力量根本不会服从这样一个政府”。尽管明智的人们数十年坚持这样的看法,但他们“没有权力,也没有意愿去牺牲自己”。

  对于民族主义,奥威尔并未全盘批判,他认为至少“在过去一年维持英国稳固根基的”八成得依靠“返祖的爱国情绪,根深蒂固的英语国家的优越感?”但奥威尔写出,真正左右世界的力量来自“知识分子逐渐过时”的情绪。

  20世纪两位文坛大家之间的争论不应夸大。威尔斯一方面肯定科学的积极贡献,但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科学成就也可能导致人类的悲剧。他预见了大规模发展的毁灭性后果,也预言了科技侵犯人类隐私的局面。

  奥威尔也肯定了英国的科研和科技创新发展,否则英国也无法在德国快速崛起的军事力量的压力下保持均势。当战争打响时,奥尔威当然也号召民众使用步枪保卫国家,而不是抄起铁锨和草叉加入战斗。

  不管如何,威尔斯和奥威尔的观点从根本上是鲜明的对立。威尔斯提倡用科学思维理性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而奥威尔却坚持纯粹的科学思维方式使人们易于陷入被欺骗和操控的局面,会播下极权主义的种子。对于科学,FOF体育官网未来既有憧憬,也有其局限性。而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和批判的头脑,避免陷入奥威尔所警示的境地。

  关于微科普联系我们开放平台法律声明投稿指南投诉指引内容转载意见反馈会员服务帮助中心网站导航移动端版本

  微科普®第39793093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9-0141优秀信息服务互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