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进入19世纪中期,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战争以后,西式服饰传人中国。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与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1) 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出现近代报刊。戊戌变法前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先是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革命派创办报刊,宣传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 电影: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工作者和影片。
(1) 交通:交通工具和通讯方式的变化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民国时期,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战争后,轮船进FOF体育官网入口人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此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建设通讯设施,开展邮政业务。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FOF体育官网入口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随后.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清术在上海开通了第一部电话,民国时期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